我的音乐小故事
——音乐案例分享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2021.05
分享者 | 陆琦雯 | 故事名称 | 《网络之外,余音绕梁》 |
我的音乐小故事 | 在一次课后休息时间,我分组请孩子们去上厕所、喝水,而等待的孩子们则在座位上无所事事,调皮的孩子甚至开始打闹起来。为了制止这一现象,我向孩子们提出“点歌台”服务,即你说歌名我来点歌。在中班时我们也曾有过几次“点歌台”服务,那时只限制孩子们点一些儿童歌曲,而到了大班我允许孩子们点一些他们喜欢听的歌曲,不止是儿童歌曲。这一改变是源自陆睿蒽小朋友给我的启示...... 一次角色游戏中,陆睿蒽是小舞台的“老板”,当他的“演员们”问他:“老板,今天表演什么?”陆睿蒽想了想说:“我们表演抖音上的一个很热门的舞蹈吧!叫《学猫叫》。”话音刚落,不少“演员”就表现得十分兴奋,纷纷说道:“我知道这个!我看过!”,还有的“演员”表示:“我听过这首歌,可是我不会唱呀!”陆睿蒽灵机一动,大声说道:“那我来唱歌,你们来表演,可以吗?”于是,在“老板”陆睿蒽的提议之下,实幼舞台版《学猫叫》火热上演中! 作为大人的我们,不免抱有这样一种固有思想:孩子是很天真的,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而如今手机上盛行的软件对于孩子来说弊大于利,所以尽量要让孩子少接触,最好不接触。于是,大人们擅自将孩子隔绝于网络之外,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到孩子,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大人们自以为的“保护”是否也会变成一种“阻挠”呢?阻挠了孩子见识更广阔世界的机会,阻挠了孩子接收新时代文化的机会,阻挠了孩子探索未知领域的机会......网络对于孩子自然是有弊有利的,何为“弊”何为“利”也不能完全由大人来简单定夺,应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堵结实的“墙”,而是一个有网的“筛子”,取网络之精华,去网络之糟粕。抓住孩子的兴趣,助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这次,我的“点歌台”服务涵盖范围广、涉猎类型深,孩子们都争相举手“点歌”。其中,就有不少抖音热门歌曲被点到:《白月光与朱砂痣》《少年》《芒种》《星辰大海》等等,甚至有些我不知道歌名的抖音热曲他们也都知道,这不免让我惊讶。尤其是在《白月光与朱砂痣》播出之后,更是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大合唱,孩子们全情投入、卖力演唱的样子,是在我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很难轻易见到的,网络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见此一幕,作为教师的我,更多地是去思考如何利用网络与新媒体来组织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音乐活动,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把孩子隔绝在网络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