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涵盖天文学、气象学、物候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 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情趣、文学素养以及科学品格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通过阐述“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一定的 改进措施。
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对“二十四节气”教育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参差不齐
研究者在提问环节: “二十四节气对幼儿的启蒙是否具有价值,有何价值?”多数老师表示具有启蒙价值,但在具体说明有哪些价值时,要不认识比较表面化,要不认识比较感性。研究者发现,多数教师对二十四节气的教育价值认识不是很清晰和到位,不能很好地挖掘其教育价值,缺乏理性思考,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
( 二) “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开发、应用不足
研究者深入幼儿园实地考察和观察,通过查阅幼儿园的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和参考书、与教师和园长进行访谈,发现二十四节气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应用多集中在生活馆课程,在五大领域课程和游戏课程中涉及的较少,在环境创设中体现的也较少,只是在楼道拐角处进行了简单的创设,二十四节气并没有真正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的全过程,有关二十四节气教育资源的挖掘、应用、整合的程度严重不足。
( 三) 二十四节气教学活动开发、应用机制不完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完善的配套资源,如时间、地点、场地、人力资源、评价系统等,这是保障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园教师缺乏专门的指导与培训。研究者在与幼儿园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多数老师不知道如何去做,这需要有针对性培训。然而由于经费等各种问题,幼儿园这方面的培训比较欠缺,主要是园长亲自进行一些相关培训,教师的自主意识不强、能力不够。
( 四) 二十四节气教学活动没有发挥家庭、社区的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家庭、社区应该密切合作,综合利用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1]”。幼儿园要始终秉承家园合作的理念,为幼儿园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添砖加瓦。但部分家长往往不配合,跟家长合作的效果不是很好,再加上过于考虑幼儿安全等问题,跟社区合作的也很少,基本上都是靠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
二、“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成因分析
( 一) 教师缺乏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实践者,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关系着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研究者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多数教师对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认识比较肤浅、零碎,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风俗等,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和学习上的不重视,导致教师自身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素养较低,有待提升。
( 二)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开展的支持系统不完善
(1)缺少幼儿园的内部支持,
本研究的内部支持包括幼儿园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培训、奖励措施等方面物质支持[2]。研究者发现幼儿园内部这方面的支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首先,缺乏经费投入。其次,缺乏二十四节气知识方面的培训。教师在入职前就很少接触二十四节气方面的知识,入职后,这方面的知识仍然很欠缺。教师没有接受这方面的专业学习和培训,主要是园长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带领着教师通过研讨,挖掘二十四节气中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活动,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大打折扣。
(2)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
本研究的外部支持主要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家庭、社区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指引[3]。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出台与之对应的政策指引,鼓励幼儿园进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应用,其次,家长、社区支持力度不够。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没有利用好家长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在教学活动的开发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三、“中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改进措施
( 一) 提升幼教工作者“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发展与未来,要想确保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教师可以利用图书、网络、中国大学慕课等线上资源来学习二十四节气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对二十四节气中教育价值的挖掘能力。教师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二十四节气与幼儿教育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中的教育价值,思考哪些内容适合在幼儿园开展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修养。
( 二) 提升幼儿教师开展二十四节气教学活动的能力
目前,在现行幼儿园课程管理模式下,课程实施主要遵循管理者的意愿,所以,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务必帮助一线教师树立且增强自己的课程主体地位意识。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主体地位或不重视自身的课程主体地位,直接导致一线教师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了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力。鉴于此,幼儿园管理层应主动放手、放权,充分发挥幼儿教师自身的课程主体地位的优势,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应用中,鼓励教师在幼儿园整体教学规划的要求下,勇于创新,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将身边的教育资源融入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应用中,丰富其课程内容。幼儿园也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通识性知识的讨论会、竞赛、教学能力大比武等,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最终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中,从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让幼儿从小感受到作为中国娃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幼儿爱国情怀。
( 三) 构建教学活动开发、应用支持系统
政府提供教育政策的支持与帮助
所谓政府支持主要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与倾斜,发挥其领导和监督作用[4]。幼儿园进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发与 应用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引和支持,这样可 以从根本上调动幼儿园的积极性,引起幼儿园的高 度重视。政府政策、经费方面的支持也有利于帮助 幼儿园解决教学活动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实际困 难,提升教学活动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第一,幼儿园要提供支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幼儿园可以设置教师图书室,提供丰富的二十四节气或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图书、期刊或电子资料,让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同时,幼儿园还要注重学习氛围的创设,倡导“活到老,学到老” 的理念,鼓励教师从教学型转向研究型。幼儿园可 以定期开展专家讲座活动,普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 化在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中的相关知识和介绍最新 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活动开发、应用的必要 技巧和方法。幼儿园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 习,增加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与比较中, 学习他园的经验,取长补短。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 展示自我的各种平台,比如二十四节气活动设计比 赛、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等,让每一位 老师都可以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提 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第二,幼儿园成立教学活动开发、应用的研究小组。幼儿园应抽调本园的骨干教师,由园长带领骨干教师开展研究。研究小组通过商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二十四节气教学活动开发的整体规划,明确研究内容,遵循责任到人的原则,分工明确,定期开会研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总结经验教 训[5]。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明白做 什么以及怎么做,在无形中就提升了教师教学活动 开发与应用能力,可以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培 养优秀的教研团队。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了一 支优秀的教研团队,就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应 用提供坚实保障,确保研究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活 动的质量。
第三,幼儿园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教师专业成长既需要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需要完善的外部的奖励措施与机制,只有内因与外因充分结合,才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幼儿园要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进行二十四节气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应用,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与适当的奖励,比如奖金、荣誉称号、职称评定优先或外出学习的机会等。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更加努力付出,不断推出适合幼儿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课程。
家庭、社区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各司其责
第一,增强家长意识,发挥家长优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家长的重要性,给家长提供更好的平台,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幼儿园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下线开家长会,线上充分利用钉钉等网络直播平台,明确告知家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这一研究对幼儿、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让家长意识到这个研究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引起家长的重视。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资料,帮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鼓励家长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出谋划策,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家长资源。
第二,利用社区资源,扩大活动空间。社区中有取之不竭的各种教育资源,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善于优化和整合社区资源。教师可以结合节气组织幼儿参观公园等自然风光、博物馆等人文景观。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能手针对不同节气做一些美食或风味小吃,或在手工区做一些符合节气习俗的自制玩具。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带来不同的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感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M]. 南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135.
[2]王荣荣.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行动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11: 16.
[3]崔玉霞. 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J]. 农业考古,
2009( 3) : 85.
[4]左雯霞.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07( 8) : 98.
[5]王永文. 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J]. 中国教师,2005( 6) : 58.
( 责任编辑: 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