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行为课程的精髓就在于此,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理念一致。课程来源于生活,也决定了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在行为课程框架体系中,将生活与节气变化紧密联系,彰显文化自信、课程自信,把握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而今,幼儿的生活与前大不相同,如何融合现代特色,在生活化课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引发了我的思考与探索。
一、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发现,自然地融“节气”于生活中。
虞永平教授提到:应以人类掌握知识的顺序来指导儿童对知识的掌握,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二十四节气最早是与农事紧密相连的,然而伴随科技发展,农产品的上市与气候关系没有那么密切,原有教学中,很容易从讲节气、讲节气要做的,组织一节活动或者开展主题活动。然而这样的方法对于幼儿来说,缺少行动,获得的经验也少之又少,不如从幼儿的生活中去自然地发现自然的变化与节气的关系。一次孩子们在聊天时,老师听到彤彤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几天早晨冷了,而且放学晚了,怎么回家的时候还没玩呢,天就黑了,好奇怪!”个别幼儿应和着,说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教师立刻接过话题,问所有幼儿的看法,激发幼儿再去有计划地观察,并请幼儿进行记录。孩子们用记录的科学手法了解到,幼儿园回家时间没有变,但是白天变短了,黑夜变长了。借助于孩子们在自己生活中的发现,教师很自然地将“寒露”节气融入到生活化课程中,帮助幼儿内化理解了与自身变化感知相关的节气内容。
二、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理解“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幼儿的需要与兴趣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二十四节气课程在设计开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兴趣需要出发,去观察幼儿、理解幼儿、促动幼儿。一次,壮壮妈妈来参加“朗读者”亲子活动,刚朗读了一段,便一个劲儿地打喷嚏, 壮壮立刻说:“我最讨厌立秋了,我妈鼻炎又开始了,怎么办呀?”这一下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什么是立秋?我也有鼻炎。立秋怎么就会有鼻炎 通过观察壮壮妈妈以及对捕捉壮壮所说的词汇,幼儿对“立秋”有了兴趣,教师请壮壮妈妈讲解了自己鼻炎现象与立秋之间的关系。待家长走后,教师与幼儿又在一起讨论关于立秋节气的话题,并通过鼻炎的秋季反应,引发出饮食与节气的联系。回家后,幼儿与家长分享了很多,家长们孩子们对获得的节气知识非常认可。每一个节气的内容都是深厚的,但并非要把所有的都直接给到幼儿,而是要根据兴趣与需要去筛选,促动幼儿去了解、去感受节气与他们自身生活的联系,最终内化成为生活的智慧。
三、将二十四节气还原为幼儿的经验,才是生活化课程。
生活化课程就是行动化课程,设计核心就是让幼儿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幼儿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从而获得经验。幼儿将二十四节气还原为自己的经验,才是真正融入到生活化课程中去。
㈠在生活活动中去架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将节气内容与园所、班级课程进行架构整合,利用园所以及班级资源,如:种植园、生态园、播报、天气我知道等等,架构关于节气的预设活动,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进行生成性活动。如,大班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时,从幼儿的观察、探索、体验开始,教师全程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并与楼道墙面内容互动。
㈡在适宜的主题活动中渗透节气。
在关于季节、食物等主题中,都可以渗透节气相关的内容,而且是自然地融入。比如,在“秋收快乐多”主题活动中,渗透幼儿对于秋天节气的了解;再如,在“我和小种子一起长大”主题活动中,对于小种子的成长过程与节气的联系的发现等,都成为支持幼儿后续生活的经验。
㈢在游戏中感知节气。
在多种游戏中,教师都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幼儿感知节气与生活的联系。如天气播报员活动,测量气温统计时,孩子们可以发现白露后温度的变化。不同的年龄也会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小班以自身的感受为主,中班以观察比较出的变化感知为主,大班可以进行连续性的记录,对比节气与自身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生活经验。
㈣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组织丰富的活动,促进幼儿对于节气的主动探索。
发动年级组的力量,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共同促动幼儿对于节气的主动探索,引发新经验。如,感知夏至后知了猴的出没,家长主动带孩子们去到周边公园寻找知了猴,在寻找的过程中,又引发了关于知了猴的新经验。幼儿理解了节气与大地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更能够主动探索不同节气对于自身和周边的联系,从而去阅读、观察、发现,交往,形成个性化的经验。
㈤帮助幼儿梳理节气间顺序以及联系。
幼儿在与节气对话中,有时候并非是按照节气的顺序进行;教师预设活动时,也会避免生硬地按照顺序进行。为了帮助幼儿梳理二十四节气之间的顺序与联系,教师就需要将二十四节气巧妙地渗透在班级生活中,比如,班级呈现大事记的墙面,每逢一个节气,会按照时间轨迹标注,每个学期进行梳理;在班级每月大日历中也呈现标注,每个月进行梳理。最终通过回顾梳理,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经验。
作为一名教师,要对生活充满好奇与探究,自身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以及对时代背景、园所状况的理解都决定着在生活化课程中融入二十四节气的质量。所谓使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就是让幼儿处于自己的生活世界,使幼儿的生命健康成长。依靠幼儿的生活,形成以二十四节气文化为根基的生活化课程,使其是幼儿自己的课程。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会反思实践中更有意义的观点,服务于幼儿的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方晨瑶.张雪门幼儿园行为课程及时代价值[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