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园依娄江河而建,娄江的水、水上的桥、桥下的船,不仅仅是孩子们每日见到的风景,也是唾手可得的教育资源。生活在娄江河畔,浸润在娄江文化中,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熏陶,老师们也尽力挖掘娄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促进幼儿的发展,构建园本课程。
关键词:地域文化娄江文化幼儿园园本课程
正文
娄江河,在昆山人的记忆中是一份温暖的情怀、儿时的美好,也象征着一种地方特色文化,我园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到处都是娄江文化的教育契机。那么娄江文化如何与幼儿园课程有效结合,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呢?在幼儿园的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利用便利的娄江文化资源,创设富有娄江特色的文化环境,营造特色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娄江特色文化课程,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创设环境,渲染氛围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围绕娄江特色课程,我们创设了具有娄江特色的环境。希望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环境的熏陶,加深对娄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幼儿对娄江的热爱之情。
1.会说话的艺术长廊
大厅内,我们创设了娄江特色墙,邂逅•美丽娄江版块里面张贴了娄江的照片,蜿蜒的河道,穿梭的船只,老旧的人民路,一张张老照片展示了记忆里的娄江,漫步•风情娄江版块有灯光水影,交相辉映的古镇照片、有景色秀美的亭林公园俯瞰图,高大上的保利大剧院、四通八达的昆山高架桥,现代化昆山也有着独特魅力。浅尝•舌尖娄江里通过贴在墙上的仿真食物,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袜底酥、万三蹄、泡泡馄饨、青团子等昆山的特色美食。品吟•魅力娄江里张贴着昆曲演唱的照片,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昆曲艺术的舞台美、妆容美、舞台美、体态美;挑花篮、赛龙舟的照片展现了娄江的浓浓风情,带有节奏的图文结合的昆山童谣图谱便于幼儿直接看着吟诵。
在幼儿园的走廊上,我们粘贴了一些昆曲行当的照片、昆曲表演的剧照,幼儿可以直观地看到演员的妆容美、服装美,舞台的场景美,道具美,激发幼儿对昆曲美的感受。走廊间还摆放了昆曲的服饰、头饰、官帽,幼儿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昆曲的服装美。此外,还有一些昆曲的脸谱,幼儿可以近距离的观察昆曲脸谱,在比较中发现昆曲脸谱的不同。
2.有创造性的娄江风景线
大厅内还有幼儿的娄江特色作品展示区,琼花一簇簇在纸伞上盛开,一幅幅水墨娄江图张贴在展示柜上,扎染出的纸上都是民间游戏的剪影,轻粘土制作的螃蟹一个个在纸盘上呼之欲出,美妆蛋印出的并蒂莲好似一个个娇红的脸蛋,幼儿设计的昆曲脸谱、昆曲戏服、官帽等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幼儿充分参与到了娄江特色环境的创设中,他们的作品构成了靓丽的娄江风景线。
3.能互动的娄江特色操作区域
在室内区域中,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比如做一做娄江美食——在美工区投放了皱纹纸、双面胶、轻黏土等材料,孩子们通过搓一搓、揉一揉、粘一粘等方式来制作做“奥灶面”、“青团子”、“泡泡馄饨”等。说一说娄江童谣——孩子们看着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说唱童谣。画一画娄江——通过拓印、添画等方式展现娄江的风景美。户外区域中,我们沿河设立了“昆曲茶舍”——泡阿婆茶、演艺昆曲,“娄江糕点屋”——制作青团子和袜底酥,“印染坊”——进行扎染等。
(二)挖掘资源,选取内容
在尝试的过程中首先我们重点挖掘娄江文化的教育元素,选取富有情趣,有利于激发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的娄江民俗文化作为教学素材,比如通俗易懂的娄江童谣,到处都能听到,幼儿说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简单有趣的娄江民间游戏,滚铁环、玩沙包、跳格子等等,好玩又易学,在健康方面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在社会方面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经典传颂的娄江儿童故事,不仅可以打开幼儿想象的翅膀,又给了幼儿丰富的想象联想的空间。将这些我们身边的、幼儿喜爱的娄江文化资源,从五大领域进行活动设计,通过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在引领幼儿感受娄江文化的魅力、萌发对乡热爱的同时,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激发幼儿的各种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多种手段,开展课程
1. 纸上美丽娄江
昆山有各具特色的古镇,这些也是幼儿身边的美术资源。大班美术活动:《水墨周庄》,将娄江文化渗透到美术活动中,利用木质积木以水墨画的形式展现周庄古韵,体现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之美。另外我们针对不同年龄班,通过不同的作画形式、利用不同材料,设计了各色具有娄江特点的美术活动,如:小班在纸伞上进行手指点画琼花;中班利用轻黏土制作琼花、以拓印形式制作娄江版画;大班在草帽、竹编上进行娄江美景的绘画、以及临娄江河边写生等活动。
2. 舌尖美味娄江
娄江美食真是不胜枚举,我们发动家长带孩子们去看一看,尝一尝这些特色美食,孩子们在实地观看、查阅资料中了解了一些美食的制作过程。孩子们还通过丰富多样的材料做一做昆山美食——轻粘土搓一搓,做一份美味的青团子,毛线就是一碗面,当然还要用轻粘土为他制作好吃的浇头,我们还在角色游戏中开设了“娄江美食一条街”,孩子们大胆交往,制作、售卖昆山美食。“美食分享会”活动中,大家一起尝一尝娄江特色小吃。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娄江特色美食,感受到了娄江美食的色、香、味,了解了娄江特色美食的意义和由来,激发了幼儿对传统小吃的兴趣。幼儿在了解、品尝、制作娄江美食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美食文化,进一步产生亲近家乡文化的情感。
3. 说唱魅力娄江
昆山方言也是一种地方特色文化,教师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方言,还以简短易读又具有韵律感的昆山童谣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深入挖掘昆山童谣在幼儿兴趣培养、语言发展、审美感受和想象创造等方面的作用,激发起幼儿探索娄江民间艺术的欲望,培养他们热爱家多的情感,在活动中,老师通过范读,指导幼儿朗读,以游戏方式为载体,学习了《螃蟹歌》、《老虎和猫》、《外婆桥》、《蚊子叮》、《洋枪和老虎》等童谣。
百戏之祖的昆曲,也是娄江河孕育出的文化昆曲的人物是怎样的呢?昆曲是用什么演奏的呢?昆曲的妆容是怎样的呢?昆曲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呢?幼儿可以欣赏昆曲的妆容美,服装美,从而感受对衬美,色彩美;幼儿可以通过观看和倾听,欣赏昆曲表演的身段美,动作美,场景美,唱腔美;穿上戏服,戴上头饰,亲自去演一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到昆曲表演的乐趣。可以让幼儿设计、制作服饰、头饰等做一做,让幼儿穿好戏服演一演,真切地感受到昆曲表演的乐趣。
4. 游戏趣味娄江
民间游戏也是娄江特色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搜集各种民间玩具和民间游戏,让孩子玩起来,这些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的游戏受到孩子们的追捧。沿着娄江河,孩子们舞龙、滚铁环,民俗风情尽显。“翻绳”、“东南西北”、“石头、剪子、布”、“切西瓜”、“炒黄豆”、“跳房子”等这些我们童年记忆中的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生活中。,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家园互助,资源整合
我们有着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各大古镇各具风情,漫步古镇,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古镇的古韵、悠闲,亭林公园文化气息浓厚,竖立着高大的顾炎武像,陈列着昆石,琼花开放,并蒂莲绽开;昆曲博物馆、昆山当代昆剧院中陈列了昆曲演奏的乐器、曲谱、角色行当、角色服饰、表演行头等内容,搭建的戏台具有古典建筑艺术,美轮美奂,这里还有昆曲表演。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去更好地走近昆山,了解昆山。
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激发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了解昆山,一起从家走出去去找寻昆山,一起玩民间游戏,还组织了重阳节娄江写生活动——邀请爷爷奶奶入园,为孩子们讲述老昆山的故事,教孩子们说一说昆山童谣,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画一幅画。组织了“民间游戏乐翻天”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重回童年,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结语
浸润于娄江文化的幼儿,充分挖掘了生活环境的教育因素和资源,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也由此逐步形成了我园的特色园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