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打击乐活动的指导策略
[摘 要] 根据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探索、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及感知音乐的特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支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接受音乐的熏陶。使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多种能力。我选择了“音乐游戏”为切入点进行音乐教育。能让幼儿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游戏 培养
音乐游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音乐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它大大提高了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幼儿对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音乐领域教学中全方位挖掘游戏表演形式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中,除音乐游戏外,在唱歌、音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中,游戏特征也十分明显。如:
《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可用游戏的方法,有角色的,有场景的再现歌曲中反应的情景。还有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指游戏歌》、《跳皮筋歌》等,再如《乌龟赛跑》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幼儿在音乐欣赏的同时,根据乐器演奏所表现的角色内容,可以自发地投入到音乐游戏,有的扮演小兔,有的扮演乌龟,在自由愉快的游戏展现自己,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获得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乐趣。
三、将音乐游戏故事情景化,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听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四、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多种能力
(一)培养创造能力
音乐游戏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形式,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音乐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编歌词和动作。在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如:音乐游戏《贪吃的小猴子》通过模仿逼真动作,创编了红屁股——偷吃果子——吃坏肚子——打针的各种夸张而滑稽的动作与表情。
(二)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
新的形象新的设想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对已有经验的反馈和组合。因此,我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幼儿多看,多听,多尝试。发展了幼儿感官,丰富了经验。活动中我并不是一味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花哨,一些传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应渗透在其中,就好象音乐的六大要素——节奏,结构,曲式,旋律,音色,调性,都是我们创造的源泉。如:音乐游戏《参观动物园》,我选择了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的四段体结构模式,首先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了解有关音乐的故事情节,从而在脑海中产生一定的感性材料,在游戏中幼儿才能将这些感性材料结合音乐的结构图特点进行加工,改组共同创编出: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树上小鸟吱吱叫,地上长出小青草,小朋友们出发了,随后跟着不同的音乐旋律幼儿准确地听出哪段音乐可以代表什么动物,孩子们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所看到的凶猛的大动物和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三)养成个性心理品质
音乐活动是一种内在的体现,内心的表现,在活动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品质可以得到一定的培养,比如说:有些孩子胆子比较小,我通过他感兴趣的音乐形象或游戏,鼓励他大胆去探索去创造,多给他一些鼓励和引导,久而久之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步培养起来。我还充分利用音乐游戏的优势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让幼儿在共同创编中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音乐游戏《雷声隆隆》,让幼儿在欣赏、理解的基础上,商量走在路上突然间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下起了倾盆大雨,该如何是好?通过讨论,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把自己变成屋檐,有的三五接群变成凉亭,有的你左我右变成大伞……啊!这下,上学路上的小朋友都不用担心了。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经过反复练习想办法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这不就是最好的体验与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