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三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方案

点击数:1364更新时间:2020-07-08


中国十三五重点课题《信息化时代智慧幼儿园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题立项号教协科【2018QY121

子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课题组


核心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

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2.游戏化

指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需要明确的是:游戏化不是用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不是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演变成游戏,而是在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的同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活动中多一点自由和自主,帮助他们萌发多一点的创造、获得多一点的愉悦。

3.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歌唱、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等,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与载体。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本课题对国内外幼儿园音乐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汇总,并做出综述。国外极为重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他们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创造了“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国内,近几年来,借着课改、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势头,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论是研究者还是一线教师,大家逐渐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发了教育的重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作为国民奠基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对于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各领域课程的整合策略国内已有研究,但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当下,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音乐教育深度融合,使之更为体现游戏化的研究还甚少。

2.本课题研究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强调“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科学利用信息化资源,深度融合幼儿园音乐教育,让音乐教育更凸显自由、自主、愉悦和创造的色彩。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将贯穿在整个游戏化的过程之中,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方法变得多姿多彩、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评价变得有滋有味,从而帮助幼儿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境界,激励幼儿更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在享受音乐、享受游戏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逐渐萌发他们心中那颗“美的种子”。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信息技术科学、高效、精准、创造性地浸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效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鲜明的提升和优化,促进幼儿在多元化的游戏中快乐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中自主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促进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喜爱。

2)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音乐教学方式的游戏化和立体化,逐步在歌唱、音乐欣赏、律动、打击乐等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中形成自主性、创造性兼具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切实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

2.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1)信息技术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歌唱情境,结合“歌唱教学”的特点,选择趣味性、丰富性、多样性的歌曲内容,创设游戏化的情境,为幼儿提供一种直观的体验来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感性经验,鼓励幼儿自主学唱,自由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2)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将音乐作品的相关背景提供给幼儿,通过多通道感官体验,调动幼儿的联觉,以游戏化的方式,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体会音乐作品。

3)信息技术在律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比较条件,将动作与抽象的节奏、力度、旋律的变化清晰地匹配在一起。选择适切的、幼儿喜爱的律动内容,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在动动玩玩的游戏过程中,感知、表现、创造音乐,体会不同段落音乐的旋律、节奏所表达的情感。

4)信息技术在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应用信息技术带给幼儿直观形象的音乐作品和立体饱满的音响效果,结合丰富多彩的敲击对象、生动活泼的演奏形式,通过游戏化的组织方式提升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集体意识、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以及自我表达、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假设和预期创新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信息技术创设的直观互动的情境为载体,将游戏放置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进行研究。立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包括歌唱、音乐欣赏、幼儿律动、打击乐方面的效能提升,借助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努力开发多方资源,探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游戏化的形式组织音乐活动的研究,优化音乐教学中的师幼互动,形成一系列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素质的提升,整体凸显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本课题创新之处:

探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游戏化的策略让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艺术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体现音乐教学活动的艺术结构和教学节奏,优化教学过程,让师幼共同获得音乐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1.示范性:本课题涉及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是推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2.发展性:利用有效策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实践过程,它有助于教师和幼儿双方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渗透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突破口,结合歌唱、音乐欣赏、律动、打击乐,在不同的音乐形式中带领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的美,自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获得审美体验、丰富内心情感世界,促进幼儿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4.主体性:建构“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使策略的有效性更为凸显。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技术提升音乐教学的游戏化效能为核心,将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研究。在确立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园内的信息技术装备资源、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及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从四个子课题着手展开,探寻幼儿园歌唱、音乐欣赏、律动、打击乐等教学策略。研究将注重结构性、园本性的实践经验总结,注重研究案例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注重成果的阶段性提炼和推广,努力打造我园的教学品牌,展现我园教育内涵发展的特色。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根据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幼儿年龄特点、音乐教育的实际反响等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能随时做好实施记录,定期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积累,以期形成最终成果。

2)文献资料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更新资料,动态把握该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性,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研究法。主要在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实施。综合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和现实数据。

4)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寻找解决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好的经验成果加以推广。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技术路线

从“十五”伊始,我园便着手开展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先后进行了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和重点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 “十二五”期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实施了省教育科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介入下幼儿园教学的优化研究》,并于2017年圆满结题。本课题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支撑下,从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形成幼儿音乐教学的相关策略,提升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整体素养。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让幼儿在音乐世界中得到熏陶,真正让幼儿快乐地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好;我们也期望通过研究,努力形成音乐教育特色,为实幼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2.实施步骤

理论学习阶段:2018.10—2019.1

搜索、梳理、比较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掌握实施现状,撰写课题申报书。

准备阶段:2019.22020.10

1)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硬件环境。(2)发放问卷和课题宣传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3)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

实施阶段:2020.102022.12

12020.10-2020.11分解子课题,组织园内教师进行申报,并组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

22020.12-2021.12根据方案要求进行研究探索,整理研究材料,撰写子课题总结,形成有效策略,并进行课题中期展示

总结阶段:2021.122022.12

1)深入分析各类研究资料,并对以上问题中较为薄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性研究。(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最终成果、专著和案例研究集等。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社会评价

已结题的省教育科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介入下幼儿园教学的优化研究》,从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着手,通过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和“游戏”这两大领域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能力,积累了优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建构了信息技术对提升师幼互动、优化教学流程、整合教育资源的有效模式,建成了较大规模的电子教育资源库,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专著《息习相融》出版发行,百余篇论文发表、获奖,多节科研课在全国、省市级展示、比赛。另一个昆山市级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成功结题后,我园在优化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方面已探索积累了相关有效策略的研究成果。“十三五”期间,我园成功申报了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围绕“小小音乐剧”、“音乐游戏区”、“音乐教学”展开深入地探索、研究,挖掘游戏化的精神内涵,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融入音乐教育实践。课题已进行了中期成果展示,专著《乐由心生》出版发行,百余篇论文发表、获奖,多节科研课参加市级展示、比赛。2018年,我园被江苏省评为“科研先进集体”。

2.研究师资

本课题组成员都为本科、在读研究生组成的具有多年幼儿园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其中有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昆山市学科带头人多名,她们都有着良好的研究素质,连续参加了本园“十五”至“十三五”的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有着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方面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个人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成果,比如论文、案例等,她们都对本课题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研究基础

为保障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前期进行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准备工作。搜索、查阅了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了当今社会对于这一命题的研究现状,并且理性分析了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措施。课题组成员对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及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已经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详尽的资料搜索和分析,曾多次组织相关研讨活动,有多位成员已经就此话题进行了相关论文的撰写和交流,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知识背景。

4.保障条件

我园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幼儿园,是全省首批十七所实验示范园之一。完善的硬件环境和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成为深化课题研究,凸显研究成果的有力保障。我们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55%以上的教师是昆山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我园拥有精良的硬件设备,教师有着良好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音乐素养,幼儿在音乐素养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上述种种,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5.配套经费

本园也一贯重视教科研工作的长抓不懈:在科研经济保障方面,对课题研究提供专门的研究经费,并积极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管理方面,制定课题研究考核制度,每周定期安排全园性教科研业务学习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同时课题组也经常根据实施计划不定时地开展各类研讨活动;在课题研究指导方面,聘请教科研指导顾问,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研讨。以上均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