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奇特的脸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澞和苑分园 周欣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在看、画、做、玩中、进行造型活动,从而让幼儿感受创意肖像带来的乐趣,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这次活动体现出“激发或者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
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变形夸张的脸部造型图片,感受其色彩与造型的独特美。
2.尝试以废旧薄膜为主要作画工具,运用捏,揉,抹,粘等方式大胆创作奇特的脸。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THE TITLE》、作画步骤视频。
废旧纸盒、薄膜等材料;红、黄、蓝、绿、黑等水粉颜料;浆糊、排笔、抹布、护衣等。
2.经验准备:
幼儿已了解自己的脸型和五官等,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画自己的脸,感受自己五官的特点。
(三)活动过程:
1.用脸部变形的照片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你们想看自己变形的脸吗?
引导幼儿观察IPAD变形照相机拍出的脸部照片,感受脸部变形后的独特与夸张。
(2)这是谁?你的脸哪里变样了?
[评析:鼓励幼儿通过对变形照相机拍出的脸部照片的观察,感受其独特与夸张,诱发幼儿产生深入观察与好奇的兴趣。]
2.出示变形夸张的脸部造型图片,拓宽幼儿思路。
(1)师:刚才我们看了自己脸部变形的照片,我这里还有些特别的脸部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幼儿观察)
(2)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3)师:你觉得图片上哪一张脸最特别?哪里特别?
总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些脸部造型图片,有的脸型变了形,有的五官变了样,颜色也很特别,这些脸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奇怪、有趣、独特。
[评析:这一段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照片,找出特别之处,发现脸部色彩的对比和造型的夸张,更加拓展了幼儿对脸部变形的思维。]
3.教师出示创作视频,引导孩子感受立体肖像独特的创作方法。
(1)师:这是什么?如果用它来做一张奇特的脸,怎么做呢?
(2)师: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呢?
[评析: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突出了细节,呈现了动态,使幼儿能更好地把握要点。]
4.幼儿探索和操作。
教师介绍薄膜、纸箱等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构思自己的创作及材料的选择,并与同伴轻声交流。
师:请你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做一张奇特的脸,你准备做什么?你想怎么做?
[评析:通过材料介绍、同伴商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作画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让个人经验提升为集体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
5.在背景音乐《 THE TITLE 》下幼儿大胆创作。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捏,揉,抹,粘等方式创作脸部造型并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
[评析:有了个别幼儿的方法和经验分享之后,孩子们的思维也更加广阔了,动手操作,自由选择装饰方式也是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6.欣赏和评价各自的作品与创作感受。
(1)展示幼儿作品,师幼整体欣赏所有作品。
(2)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析:通过展示幼儿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让孩子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并通过操作,经历和体验泥塑的过程,掌握泥塑的方法,体会泥塑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课堂成为了师生们的乐园。本活动不仅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创作热情,启发大胆想象、大胆发挥、于奇特之中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