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是我园十三五苏州市级立项科研课题,本学期笔者参与子课题《开展“小小音乐剧”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观察中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激发中班幼儿对小小音乐剧喜爱,获得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体验。
关键词:
幼儿音乐剧 研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是我园十三五苏州市级立项科研课题,本学期笔者参与子课题《开展“小小音乐剧”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观察中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激发中班幼儿对小小音乐剧喜爱,获得初步的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体验。
一、经典故事为剧本
剧本众所周知,剧本是一部音乐剧最为重要的载体,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无不围绕剧本展开。在时间长度有限的剧作中,剧本担当着尽可能全面交待剧情、角色关系及戏剧发展的“重任”,要向观众提供清晰的故事线索,而且剧本中所蕴含的冲突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只有提供扣人心弦的戏剧线索,编织完整的故事情节,制造激烈的戏剧冲突,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得到观众的喜爱。
我选择了经典故事《拔苗助长》为蓝本,试着从音乐剧的特点着手,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挖掘故事中幼儿感兴趣的点。首先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我借助故事录音、动画版视频等供幼儿欣赏,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明确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农夫、小禾苗,然后重点学习角色之间的对话,从而设计孩子们能接受的剧本。但是,在表演阶段,成人的剧本是相对固定的,即使有改动也是依据剧情需要,而幼儿音乐剧的剧本则需要在表演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二、用心设计台词
有了故事大纲,接下来要解决的要素就是台词。因为是中班孩子,所以我不要求孩子能准确地记住台词、背出台词,而是让他们根据剧情、角色之间的对话,说出类似的台词即可。这样,孩子们就省去了熟记台词和死背台词的枯燥和繁琐,能根据剧情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了。同时,将复杂的台词表述方式简洁化。还以《拔苗助长》为例,在表尝试表演过程中发现孩子对台词的表达总是不到位。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中班孩子的语言发展还处在学说完整话和重复句的阶段,表述过长的语句会不清楚、不完整。针对这种情况,我会与孩子进行交流:“你觉得农夫这时会说什么?”“小禾苗会怎么想?怎么说?”最终根据孩子的回答,将对话设计为农夫:“小禾苗,快点长大!”小禾苗回答:“慢慢来,慢慢来!”缩短句和重复句更符合孩子现阶段的语言表达特点,更简洁有力。
三、画龙点睛的音乐
音乐剧擅长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为了符合剧情需要,又适合中班孩子演唱、表演,在选择和创编过程中要秉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为准则。如在《三只小猪》中我设计了小猪们出场的歌曲,音乐选用《两只老虎》伴奏乐,歌词改成:我是猪老大,我是猪老大,壮壮的,壮壮的,喜欢吃美食,喜欢睡懒觉,真舒服,真舒服!给猪老二编写的歌词:我是猪老二,我是猪老二,壮壮的,壮壮的,喜欢吃美食,喜欢睡懒觉,真舒服,真舒服!给猪老三编写的歌词:我是猪老三,我是猪老三,壮壮的,壮壮的,我爱造房子,我爱造房子,最勤劳,最勤劳……选择了乐曲《小白兔和大黑熊》中的灰熊的伴奏乐为大灰狼的匹配音乐……孩子们开心地歌唱、表演,给小小音乐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自由选择角色
在音乐剧排练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没有始终固定的角色。从最初的角色选择到过程中的角色调换,我给孩子们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合作表演。这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角色选择和决定的过程也是体验、感知、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真正让孩子对每一个角色都有认识,为最终的艺术表现做好铺垫。
五、创设舞台快乐表演
幼儿的表演经验不能靠大量的机械训练,而需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当孩子们选择好了角色之后,开始利用服装、道具等在“舞台”上“灵动”地进行艺术表现。我班的表演区就是小舞台。
开展小小音乐剧研究时间还比较短,一切都在摸索当中,其中有收获也存在许多困惑。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会将幼儿原创音乐剧融入到班级主题活动中,与日常教学、一日生活有机整合,以孩子的经验、兴趣为基点,以艺术活动为主线,促进孩子的整体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