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昆山人视为母亲河的娄江河滋润了一方沃土,养育了这里的儿女。九百多年人们傍河而生,依河而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我园位于娄江河边,娄江的水,水上的桥,桥下的船,是我们每日生活中特别的风景,我们每天置身在娄江河畔,欣赏着娄江的美丽,感受着娄江的魅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我园开展娄江本土文化研究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我们将娄江本土文化的研究作为我园的园本课程进行实践和研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园本课程
《纲要》中指出:“从本地园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地执行。”历史悠久的娄江本土文化,有着无数我们生活与教育必须的养分,当我们面对资源丰富内容广泛的娄江本土文化时,我们不能盲目选择,而是要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有目的筛选,并不是将本土文化这些特色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根据幼儿的学习认知特点,遵循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因地制宜地把本土文化作为一个课程来开发,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体系。
因此,我们在选择适宜的园本课程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满足传承地方文化的需要
娄江文化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学中,让幼儿能从小接触家乡的文化,了解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还能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符合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需要
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将生活背景渗透在教育中,全面综合地方文化资源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学习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主动发展。
3.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
以娄江文化为依托,将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精神文明代代相传,成为我园文化建设中因地制宜、顺水推舟的自然元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新意,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形成幼儿园特色。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筛选了昆山地方风土、人情、民俗、饮食、戏剧文化等内容来融入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中。首先将娄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挖掘娄江特色文化中的教育因素,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从五大领域进行案例设计,通过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帮助幼儿感受了解娄江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最终形成教案集,初步构建具有娄江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其次将娄江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以游戏为手段,通过民间游戏、区域游戏、自主性游戏、智力游戏等多种游戏方式与娄江文化的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娄江文化,提高各项能力。
二、尊重兴趣,创设娄江特色环境
基于幼儿兴趣和实际需求出发,我们设计了园本课程资源就是娄江文化之旅:邂逅美丽娄江——帮助幼儿了解昆山的历史、人文、三宝等;漫步风情娄江——引导了解昆山的著名景点、特色建筑等;浅尝舌尖娄江——鼓励幼儿了解昆山所有美食,挑战舌尖味蕾;品吟魅力娄江——激发幼儿了解昆山的艺术、民俗,感受昆山的魅力。我们将课程资源地图娄江文化之旅展现在幼儿园的大厅环境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收集的老照片、图片、实物模型等等各种手法,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向幼儿展示了娄江文化的方方面面,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同时我们也努力将娄江文化融入到我们各个班级的美工区、阅读区、益智区、生活区、建构区等,融入到一日生活个环节中。例如美工区: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不同,投放多样化的材料,通过多种手法来呈现娄江文化元素。昆山有名的三宝琼花、并蒂莲、昆石,在孩子的手下也是精彩呈现,一块块轻黏土通过小班孩子灵活的小手捏一捏,点一点,瞬间变成了一块块逼真的昆石,中班孩子用颜料和吸管合作画出洁白的琼花,还用剪贴手法做出了立体的琼花。大班孩子运用毛笔的技能日渐娴熟,一朵朵盛开的并蒂莲也跃然纸上,并制作成了花灯。这些手工作品放在展示区展示,不仅能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还能增强幼儿对活动的体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充分挖掘户外资源,开辟属于孩子们的户外大区域。我们充分利用我园沿河的一条长廊,在娄江河边开展了户外大区域游戏。分为健康拓展区、艺术表演区、民俗体验区、户外写生区、玩沙玩水区、种植饲养区。比如在民俗体验区:我们陈列了纺车、织布机、水井、竹篱笆、渔网渔具、石磨、染缸等来营造民俗氛围,提供编织、印染、绣花、做香袋、抓沙包、游戏棒等各种材料供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游戏,并且结合清明、端午、中秋、元宵等各个传统节日开展相应活动,加强让幼儿来感受自然朴实的民俗文化,体验自然朴实的快乐。
三、家庭社区,实现资源整合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运动会——民间游戏乐翻天”,激发了每个亲子家庭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民间游戏带来的纯真和快乐。每年的重阳节我们会邀请社区爷爷奶奶来园教孩子们说说唱唱民间童谣,结合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我们会邀请家长和社区爱心志愿者举行“相约娄江”系列活动,来园和孩子们一起过节,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做青团包粽子赏花灯等等,感受民俗节日别样的氛围。
我们置身在娄江文化的情境中,试图通过多样化的、多途径、多形式的幼儿园课程,让幼儿与真实生活的环境发生联系,让他们用自己的心亲自去倾听、去感受、去体悟娄江文化中的真、善、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实现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了解娄江文化,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