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中本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点击数:1077更新时间:2019-10-15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1]1999年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土资源是孩子熟悉的环境,合理挖掘本土资源,让资源与幼儿产生互动,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发展。[2]”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本土文化对幼儿园课程的丰富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研究来看,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提出,对于本土文化的研究还是处于正在发展阶段,关于本土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性的阐述阶段。在国内,许多研究都将本土文化细化为民间艺术类、民间文学类、民间游戏类等几大领域。比如,在朱慕菊编写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2)一书中,对乡土资源的理解是: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3]。李桂芳(2005)认为,乡土资源指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氛围方面的资源,包括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生活经验等[4]。赵海燕(2012)在她的硕士论文中界定:乡土资源为既是情感教育,又是价值教育,既是文化教育,也是社会教育:根据这一理解,幼儿园乡土教育就是一种利用家乡本土文化、自然、社会中一切适宜的资源,深入幼儿生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本地幼儿进行的身体浸润式教育[5]。而对于实践性的部分,前人是有过相关的调查,但是多集中在某一领域的调查。例如,葛晓英、连平(2005)在《闽南民间艺术教育与园本课程建设》中就主要研究民间艺术的开发。[6]而对于本土文化这个大范围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对前人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灵水中心幼儿园本土文化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园乡土文化开发的一般模式:

一、依据本园实际和幼儿实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纲要》指出:从本地园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11]所以,在面对本土文化的丰富内容时,不要盲目选择教材,要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园的办学和教学条件,有选择的选取本土文化中适合幼儿学

习或开展活动的内容。在开展课题时,切入点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来选择,不要盲目追求形式,而忽略本土文化的实质内涵。同时,农村和城市的幼儿园要有所区别。城市幼儿园可以充分的结合所在社区资源条件和优势的物质条件,创造性的将本土文化开发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农村幼儿园,物质条件相对缺乏,但是农村的民俗及本土文化保留的较完整,因此选择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来开发本土文化资源是农村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一大优势。

二、扎根本土,形成系统课程体系

本土文化引入课程不是将本土特色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育规律,因地制宜的将本土文化作为一个系统课程来开发[12]。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延伸,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周围的社区环境。例如,我园地处灵水村,背靠灵源山。悠悠灵山石径斜,百年菩提万应茶描述的就是灵水村最具特色的灵源山和灵源万应茶。灵水村不仅有闻名遐迩的灵源山及灵源万应茶,这里还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建筑特色的古民居,这些古建筑是灵水村宝贵的财富。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我园将本土化的区域活动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小院》主题区域。将富有农家特色的洗衣苑、小沙池、农家厨房、客厅、卧室等融入幼儿自理能力、手工、益智、建构等区域材料,使幼儿沐浴在本土文化的同时,在宽松、自由的活动区中,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自主愉快地发展。此外,还以灵源茶的传说为主要内容,绘制出了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灵源茶说》。让幼儿通过阅读,了解灵源万应茶的由来及制茶工序,在了解的基础上,融入表演游戏中,让幼儿运用闽南语进行表演,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绘本的魅力。

三、尊重幼儿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本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

杜威说:幼儿已经是十分积极的,教育的重点是要抓住他的活动,并给予指导。[13]课程开发是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所以在课程开发中,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直接兴趣作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本土文化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是课程开展的更加顺利,对孩子而言,更能促进他们学习本土文化的动机。

四、充分发挥家庭与社区的作用,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育

家长和社区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资源,在本土文化引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利用。首先,家长对本土文化有着切身的经历,所以家长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本土课程教材资源。其次,家长作为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在开展相关本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邀请家长来参加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再者,家长还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课程的开展成效。在开展相关本土文化课程的时候,要让家长参与到课程评价中,及时反馈课程开展中的不足,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最后在社区资源的利用上,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要充分利用社区中的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走进社区,与社区一起开展民间习俗、民间节日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