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教008

点击数:795更新时间:2020-06-22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今年80岁,他和老伴育有一儿一女。女儿从小乖巧柔顺,没让老两口费多少事儿。儿子阎宇在幼儿园、小学时代却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坏小子”,他的顽皮、淘气曾让母亲绝望得想自杀。以幽默、好脾气出名的阎肃却以自己的特殊教育方式,把儿子调教成了学校的文科状元。为了报答父亲当年的慈爱及期望,如今已是一家银行副行长的阎宇不但写了一部书,还顺应爸爸的愿望写起了小说……   

    面对顽劣的儿子,妈妈曾经绝望得想自杀   

    1967年4月,在空军政治部任职的阎肃再次尝到了做父亲的喜悦,妻子给他生了个胖小子,儿女双全的阎肃开心不已,并给儿子起名叫阎宇。  

    然而,阎肃的喜悦并没有保持多久,现实问题便随之而来。他经常出差,妻子在涿州上班,4岁的女儿也需要照顾,儿子的降生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  

    无奈之下,阎肃和妻子只好把才三个月大的儿子送到了沈阳的姥姥家寄养。姥姥觉得外孙这么小就不在父母身边,很是可怜,于是对阎宇百般宠爱。  

    在姥姥的宠溺下,阎宇开始了淘气生涯。刚学会走路的他常趁大人不注意,打开水壶盖就往里尿尿;还用扫帚把屋门“别”住,把姥姥关在屋里,自己跑到邻居家去玩;冬天,阎宇经常把积雪堆到别人家门前,再浇上水,把门冻住。邻居们都说从没见过这么淘气的孩子,姥姥却笑呵呵地说淘气的孩子聪明。  

    转眼阎宇3岁了,阎肃来沈阳接儿子回北京上幼儿园。一见儿子的面,他就吓了一大跳,只见阎宇头上裹着纱布,身上还有几处贴着胶布。原来儿子在街上与人打架,脑袋被石头打破了。就这样,阎肃带着“小伤员”回到了北京。 

    随后,阎肃把儿子送到了空直幼儿园。阎宇在沈阳养成的野性毫无收敛,等他升到中班时,大班的孩子都怕他,他成了全幼儿园的“大王”。  

    每到周末,妈妈来接儿子时,儿子的家庭联系簿上经常写满了批评,很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跑来告状,妈妈只好一再道歉,保证一回到家就教训他。  

    一天,阎宇又一次在班里欺负同学,老师批评他,他不服气,竟捡起一小块砖头要砸老师。吓得老师满院子跑,阎宇就在后面追,最后幼儿园养猪的饲养员赶来,一把夺过砖头,才制服了他。园长一看,这还了得,让阎宇在外面罚站。当时正好赶上吃午饭,阎宇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能吃饭,唯独罚他站着,顿时撒起野来,上前把放在楼梯旁盛满菜的几个桶全给踢翻了,菜洒了整整一楼梯。那天的午饭,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没吃好。第二天恰逢周六,两位老师把阎宇“押”回了家,把他在幼儿园的所作所为跟妈妈严肃地谈了,让她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不然,幼儿园再也不敢收留他了。  

    老师走后,妈妈知道打骂阎宇根本起不到作用,气得一直流泪。阎肃回家后,妈妈哭着“揭发”了儿子在幼儿园的恶行。阎肃听到后非常生气,把当时已在床上睡着了的阎宇拽起来,朝他屁股上狠狠扇了几巴掌。这是阎肃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打孩子。  

    阎肃平素最爱孩子,打过儿子之后,他非常后悔,心里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儿子变好。可他的工作太忙了,还没等他想出好的办法,刚在灯市口小学上了一天学的阎宇又闯祸了。因同桌越过了阎宇给他规定的“边界”,阎宇便打了他一顿。老师把阎宇拉到一边,批评了一通,阎宇一生气把半个教室的课桌都推倒了。年轻的女老师吓坏了,把校长叫了过来。校长非常生气,不但让阎宇写了检查,还让他的妈妈写了保证书,才同意他去上学。  

    儿子的顽劣让妈妈无计可施,她坐公交车回家时,想到儿子的淘气就发愁,甚至有过跳车自杀的念头。  

    上小学三年级时,阎宇的淘气行为又升级了。他认识了高年级的坏孩子,不但逃课到别的学校去打架,而且学会了抽烟,还把阎肃舍不得抽的一条“大中华”偷出去,和别人一起抽掉了。  

    很快,学校给阎肃打来电话,说他的儿子实在难以管教,要求阎宇转学。阎肃接回儿子后,决定单独带儿子一段时间。他和阎宇搬到了在北京西郊中国京剧团院里的宿舍,而妻子和女儿则住在灯市口的家中。  

    慈父教子“无为而治”,“坏小子”勇夺校文科状元   

    离开了总管着自己的妈妈和爱告状的姐姐,阎宇很开心。阎肃却有自己的想法,尽管儿子被外人看成是个“坏孩子”,但据他观察,阎宇只是太淘气而已,骨子里还是个厚道、热心的孩子。他觉得只有把儿子当成朋友来看待,才能在学习、人生方面给予他正确的指引。不然,以儿子的叛逆性格,打骂说教只能适得其反。  

    阎宇到了新的学校后,阎肃对儿子说:“只要你三天不闯祸,我就请你吃饺子(阎宇最爱吃饺子)。你想玩什么爸爸就陪着你玩。”为了吃上饺子,阎宇果然在学校里收敛多了。  

    阎肃也不食言,儿子想干什么,或想玩什么,他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阻拦,反而主动去帮忙。他看到儿子喜欢玩蛐蛐,就帮他找来各种养蛐蛐的家伙儿:有用完的墨水瓶、罐头瓶、罐头桶、破缸子。  

    一天,阎宇发现一只蛐蛐全身都变白了,好像得了怪病似的,忙去问爸爸。阎肃也不太明白,就说:“你去找李紫贵叔叔问问,他是大导演,懂得多。”阎宇就跑去问李叔叔。李导演一看,笑了,说:“它是在蜕皮,你抓的还是‘蛐蛐秧子’,等蜕完两次皮,就变成黑色了,才是真正的蛐蛐呢。”阎宇这才明白,连忙回去告诉爸爸这一重大发现。阎肃笑着说:“坏小子,人人都爱玩,但玩中有很多道理未必人人都懂,就像这养蛐蛐一样,里面的学问大着哩。如果想什么都懂,还得多读书啊!”   

    阎宇听了爸爸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以后有不懂的地方,他就主动去查书。阎肃一看儿子喜欢上了书,心中暗喜,就经常帮他从图书馆借书来读。  

    对于儿子学习上的事情,阎肃一向很少过问,他觉得儿子智商很高,学习和玩儿的事自己都能搞定。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从阎宇上小学到大学毕业,阎肃从来没看过一次儿子的作业,甚至没认真问过他的考试成绩。  在阎肃“无为而治”的教育中,阎宇的课外知识越来越丰富,也变得有兴趣起来,而且开始各方面均衡发展。  阎肃却时时绷紧了神经。因为他明白儿子的心性游移不定,一旦迷上了某种东西,就会不管不顾地去做。  

    1985年5月底,在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阎宇迷上了《射雕英雄传》,他看完了上部,却找不到下部,急得他整天抓耳挠腮。一天,阎宇放学回到家里,阎肃神秘地拿出一本书,说:“儿子,别让妈妈看见了,这本书你只能到高考完才能看,答应爸爸好吗?”阎宇拿过书一看,天哪!精装、彩色封面,四本一套的《射雕英雄传》直晃人眼。他禁不住叫起来:“爸爸,你真行,你怎么有这个啊?”   

    原来,阎肃前段时间观察到儿子不对劲儿,仔细打探才发现,原来儿子迷恋上了《射雕英雄传》,而且看了上半部,正在找下半部。于是阎肃托人买来一整套《射雕英雄传》来诱惑儿子,并督促儿子履行自己的诺言。阎宇果然克服了心魔,努力备考,并考出了全校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做人方面,阎肃也在有意地引导着儿子。阎宇10岁时,一次晚饭后,阎肃带着他在院里散步。路过食堂,阎宇看见一大堆土豆堆在外面,就跑过去捡起个大的,说:“我拿回家烤烤吃。”看爸爸没表示反对,于是就把它揣进兜里,准备再拿几个,阎肃赶紧制止说:“哎,拿一个就行了,再拿就是偷了。”阎肃就是这样,他对儿子要求虽然不算严格,但必须让他明白什么事能做,怎样做才能不算过分。还有一次,阎肃带儿子看电影《早春二月》,其中有个片段,是孙道临演的教师帮助临村寡妇的女儿上学,回来的路上这位教师特别兴奋。阎宇问爸爸:“这个老师为啥那么高兴啊?”阎肃说:“人在帮助了别人之后,就会特别快乐,助人为乐嘛!”这句话对阎宇影响很大,直到现在,他都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地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