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活动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同时打击乐活动具有很强操作性,由于小班幼儿好奇心强,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打击活动比起舞蹈、唱歌等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指导,引导幼儿探索乐器演奏的规律、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
一、营造良好的打击乐活动氛围,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学习打击乐,先让幼儿欣赏、熟悉、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风格及乐器结构,让幼儿熟知与了解各种打击乐并会操作。小班我们要求认识的有铃鼓、串铃、三角架、碰铃、沙锤等,演奏时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不僵硬、有弹性,能控制手的动作,引导幼儿在敲、打、拍、摇动、抖动中,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其带来得愉快感,只要能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与音乐节拍一致;力求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幼儿始终处于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
二、师幼共同制定打击乐常规
在培养乐器常规方面,我们先让幼儿自由感受乐器,让幼儿认识打击乐器,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尽情地玩,玩过后再和同伴交换着玩,使每个孩子每种乐器都玩到。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吵、很烦),这样,幼儿通过亲身感受,明白了乐器常规的重要性接下来就可以一起商量、制定打击乐器常规的具体内容:1.看老师手势拿放乐器;2.乐器拿起后或打击乐停下时放在桌子上;3.看指挥的手势演奏各种乐器;4.演奏时眼睛应该看着指挥;5.演奏乐器时应相互倾听。
三、训练幼儿对基本节奏型的模仿记忆
准确拍出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有效且最合适的方法,请幼儿经常模仿拍节奏,培养听辩与记忆节奏的能力,我们应在演奏之前先认谱,我们可根据动作、图形来设计易被幼儿直观记忆理解的,反映音乐总体结构的图谱来帮助幼儿对音乐进行总体把握,在语词与图像的结合下幼儿很快就能掌握与熟悉乐曲的节奏、节拍。
四、“声势”训练进一步感知体验节奏
让孩子动手、动腿、动脚、拍腿、拍肩、跺脚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练习时只有全神贯注才能立即做出反应,一开始进行练习时要简单,速度要慢、由易而难,逐渐增加节奏变化。有了前面的语言和声势作铺垫,既而鼓励幼儿自己创编,这种让幼儿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