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者 | 高玉蓉 | 论文题目 | 怎样正确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
论文摘要 及关键字 |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和开端。而早期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 | ||
论 文 正 文 |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我们应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方法力求生动、新颖。例如:教《春天在哪里?》一歌时,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大树,然后随着口唱“春天在哪里呀?”。画出太阳,地上长出小青草,画出一些小草,树上小鸟吱吱叫,花儿都开了。在地上画出正在开放的花朵,这些简单生动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较为口语化的,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为此,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愉快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叫声》[3]让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姿势,使他们有兴趣随着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游戏。引导幼儿准确地随音乐变化做游戏。使他们感受动中的欢乐,静中的优美。幼儿在听听、动动、玩玩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2)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例如:小班打击乐器活动《大象和小蚊子》[4]故事:有一只大象,它的头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长的大大的,走起路来——咚!咚!咚!有一天,大象来到一片草地上,它觉得很困,所以就睡着了。大象刚刚睡着,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它们围着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大的屁股呀!我们一起来叮一叮它吧!”小蚊子叮呀叮,叮呀叮??大象觉得屁股又疼又痒,就甩甩尾巴,再甩甩尾巴??小蚊子们都吓得飞走了。大象又睡着了,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它们围着大象的屁股,叮呀叮,叮呀叮??大象又觉得屁股又疼又痒,就甩甩尾巴, 再甩甩尾巴??小蚊子们都吓得飞走了。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大象很生气,用力地跺了跺脚“咚!咚!咚!”,小蚊子们都被吓死了。 教学思路:活动前,鼓励幼儿自由地玩一玩大鼓、串铃和蛙鸣筒,听一听三种乐器的音响,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幼儿感受在先的原则,通过倾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滑稽、有趣的打击乐故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主动地探索,进一步认识三种乐器各自的音响特点,理解乐器与相应动物的匹配关系。因幼儿亲身感受过三种乐器的音响,发现大鼓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很像大象走路时发出的声音、串铃发出的细碎的“铃铃铃”声可以表现一大群蚊子“嗡嗡”地飞行的声音、蛙鸣筒发出的“刮——”声就像极了大象甩尾巴的声音,因此当幼儿和教师分别扮演小蚊子和大象角色持乐器演奏时,大多数幼儿都能开心地听着故事录音为故事配乐,还创造性地边演奏乐器边表演大象走路、甩尾巴、小蚊子飞的身体动作。这样在欢快的教学活动中就能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乐器也能表现不同的事物及声音。 (3)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活动的需求及被接纳的需求,只有幼儿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就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艺术活动是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表现其创造性的良好活动方式,作为教师要尊敬幼儿,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自由表现。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们应要在一日活动中创设音乐环境并渗透于各个环节中。如来园时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进餐播放音乐;午睡播放宁静、抒情、缓慢的摇篮曲,一日生活每个环节集合时,用小铃敲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形式乐曲与各学科配合的音乐活动等。如语言节奏,听音乐画画等等。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听觉能力,提高幼儿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响声。 幼儿各自有着先天不同的遗传特点,又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幼儿的个性、爱好,有不同的倾向性,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5]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既要看到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又要看到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和评价,并创设广阔的表演舞台,让每个孩子都产生成功感而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 (4)要鼓励幼儿进行音乐表现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被称为“二度创作”,音乐的演唱、演奏是极富个性魅力的。教师必须对音乐的美有充分的感受、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特点,把握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允许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以他自己个人化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才会充分尊重幼儿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才不会以自己主观的、唯一的、以成人为中心的“好”和 “不好”的模式化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幼儿的艺术表现。总之,如果我们无视幼儿音乐能力表现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无视音乐表现的个性差异,要求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都达到整齐划一的地步和水平,不仅违反了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更有可能扼杀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 | ||
自 评 意 见 |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重要。也正是因为音乐的这种特点和作用,在当今竞争激烈、更重视人才素质的社会中,音乐教育正逐渐成为家庭乃至社会时尚、流行的教育方式。美力和音乐创造力等。从幼儿时期加强音乐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通过音乐,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记忆能力,甚至是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 ||
他 评 意 见 | 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审美、认知能力的提高,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慧的启迪,敏感性、精确性、协调性、控制力、合作性、情感、性格、信心、听觉、感觉、观察、注意、反应、理解、分析、思维、想象、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都有作用。良好的音乐教育,会影响幼儿的性格,使幼儿乐观、积极、自信、灵活,并进而影响其品格的发展和形成,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提高,并使其经常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评议人:潘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