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潺潺,古韵娄江

点击数:819更新时间:2019-06-09

 

摘要:

娄江,一条孕育着无数昆山人的母亲河。娄江的文化特色流传于昆山人民一日生活当中,也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幼儿园活动当中可利用的重要文化教育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游戏的形式,集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朴实生动,取材方便,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是幼儿获得快乐的重要来源,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开发  利用  

时代的变迁,城市建设的日益推进,生活在娄江河畔的昆山孩子不再像老一辈一样,对昆山的地方特色熟悉、熟知。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昆山人,将民俗文化较好传承下来,给很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民间游戏也是民俗文化的之一,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及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会。它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一、合理创设区域游戏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把幼儿园的环境从整体上进行了全新的布置,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设计,形成了特色鲜明、品味高雅、开放互动的全新育人环境氛围。走入我园,具有民间文化氛围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只要稍微留意就能阅读出其中蕴含的教育信息。

   1.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幼儿园虽然不大,却到处充满着娄江的文化特色。依临娄江,我们在户外投放了“井”、织布机、昆曲戏服。进门的左边场地上,投放了许多与娄江文化特色有关的美术作品。如:水墨画、剪影画,水乡刮蜡画......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室内走廊里——昆山美食一条街,放满了昆山的特产,如:正仪泡泡馄饨,周庄万三蹄,阳澄湖大闸蟹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了解娄江文化特色。宽敞的走廊场地布置成“民间游戏廊”,墙上投放了一些民间游戏的玩法,如跳格子、炒黄豆、快乐翻绳,滚铁环等。幼儿可以在课间、离园时自由选择玩耍。

2.具有娄江特色的班级环境

我园从园内大环境到班级小环境都彰显出娄江文化特色。每班都有一块区域是要体现娄江文化特色的,就拿我们班来说:建构区,我们在墙面上设计了白墙黑瓦的水乡,让幼儿园在建构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水乡、古镇的风味;阅读区投放看我爱昆山大图书,里面贴满了与昆山有关的一切:昆山的三宝、昆山的童谣,昆山的美食,昆山的美景,昆山的古镇......同时符合幼儿认知与情感需要的民间游戏在班级不同区域中展现,发挥不同的教育功效。班级根据幼儿的特点开辟了“印染”、“剪纸”、“童谣”等特色活动区域,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为幼儿走近民间游戏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剪窗花布置新年的教室,扎染手帕送给妈妈作节日礼物……幼儿在真切、丰富的民间游戏中愉快地参与活动,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

   二、民间游戏巧妙融入日常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因此,我们针对幼儿园的实际,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途径,让幼儿尽情地玩耍、嬉戏,让他们充分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

   1.将民间游戏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尽可能减少消极等待现象。”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进行有效选择,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保证各环节过渡自然,以减少活动中幼儿等待的时间。

   在组织游戏时,我们按各环节实际要求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注意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等待时间短等。如:晨间活动及离园前活动,幼儿在室内玩起了“虫虫飞”、“念童谣”、“金锁银锁”等民间游戏;餐前饭后幼儿玩“指鼻子”“东南西北”等活动量较小、较安静的游戏;活动间隔时的零散时间, 选择“翻绳”、“石头,剪子、布”等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便于收拢的游戏。

    2.把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民间游戏,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游戏,尤其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跳格子”,“踩高跷”等。一部分民间游戏又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挑花线”、“抓七子”、“丢沙包”等。因此,我们在预设活动计划时,按照教育目标适当选用适合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的民间游戏。例如,小班下学期促进动作发展目标之一--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此目标分别制定在月、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完成。在预设活动时,我们按班级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老狼老狼几点钟”、“老鹰捉小鸡”等民间游戏。它们能很好地实现 “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目标,且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要求。

   3.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支持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把一些适合几个人进行的小型民间游戏搜集起来,根据游戏的特点分成益智游戏、美工游戏、语言游戏等,然后在各区角投放相应的民间游戏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如在益智区投放 “刮刮片”“玩火柴棒”等,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科探区投放“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音乐区有放一些昆曲的服饰,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昆曲的魅力。

三、在家园配合中开发教育资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把家长请进班级,让家长作为一分子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中,对幼儿课程目标的落实有着不可估量的收益。我们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中,请家长和幼儿共同玩精彩的民间游戏,家长都给予了热心的支持,这不仅密切了家园联系,融洽了亲子感情,对民间游戏的深入推广也很有意义。

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让它们像璞玉般散发出奇异的光彩,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