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而音乐有其特殊的语言百区、百色、节拍、节奏、旋律、速度、调式、和声等各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懂得“音乐语言”,没有什么比倾听更直接有效了。没有“听”就没有音乐艺术,这是我们学前音乐教育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培养、倾听音乐、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而音乐有其特殊的语言百区、百色、节拍、节奏、旋律、速度、调式、和声等各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懂得“音乐语言”,没有什么比倾听更直接有效了。没有“听”就没有音乐艺术,这是我们学前音乐教育的根本所在。
在音乐教学中,本着培养孩子们倾听音乐的能力的目的,我们作了一些尝试,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整个“听”活动下进步是十分明显的。
一、创设自然和安静的环境,让孩子“静听”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倾听”环境。在每次倾听活动中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倾听”环境。在每次倾听活动之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幼儿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幼儿的情绪后,先请幼儿稍稍休息,可以用语言暗示他们: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会。让他们保持基本情绪稳定,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能有比较宽松的心境去倾听。然后,请幼儿一同整理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并关上门窗,防止外来干扰,并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此时教师可以这样说:“请小明友找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坐好”。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尽量避免相互影响,让幼儿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行倾听活动。
二、提供符合幼儿特点的乐曲,让孩子“爱听”
提供给孩子听的曲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歌曲和乐曲。在初级阶段,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歌词的曲子他们容易听得懂,因为歌词具有铰明确的指向性。比如《祝你生日快乐》、《找朋友》、《摇篮曲》,这些歌曲通俗易懂,歌词也比較浅显,就是唱孩子们身边的事,孩子愿意听。其中可以穿插着让孩子们听一些形象鲜明的乐曲。比如《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等等,孩子较容易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还可以拓宽“听”的范围,在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基础上选用一些课外的曲子,如《月光(班得瑞)》、《野蜂飞舞(闺里姆斯基·克萨克夫)》等乐曲,让孩子们认真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音乐,什么样的感觉?像看到了什么呢?最想做什么呢?总之,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和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乐曲,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三、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乐听”
然而若只是提供安静的场所和适宜的素材,而没有一定的指导,恐怕还只是浅尝辄止,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师的作用此时就显得犹为重要。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在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先提出若干问题,这样可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有事可做,避免幼儿分心。这些问题必须有价值,并有一定难度。记得有一次听到一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她给幼儿们听《野蜂飞舞》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仔细听听乐曲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动物?并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结果有个幼儿说出了这样的答案:“一只小免在拼命逃,一只大灰狼在后面紧紧地追它”。当时老师表扬了这个幼儿:想象力真丰富。这个幼儿的音乐感觉很敏锐,虽然他的答案与乐曲原来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可以发现他所说的故事是由他所体会到的紧张、急切的心情所致,“不停地追与逃”不正是乐曲连贯、急促地旋律特点吗!如果能由此进一步地提问:“小兔子在逃跑时心情是怎么样的?”就能立刻引发出幼儿的共鸣。
2.让幼儿学会倾听“音乐语言”
马克思说过:“对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如果幼儿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幼儿所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也会黯淡。当人与人交流时,我们关注的最多的肯定是对方谈话的内容,也就是语言的魅力。同理可证,当我们倾听音乐的时候,被吸引的其实也就是其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的语言。那怎样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语言呢?那就是抓住音乐较突出的语言特征,结合孩子们的认知、体验、欣赏能力,帮助孩子逐步听懂音乐的语言,如给幼儿听舒曼的《梦幻曲》时,我们可以让幼儿用手画线条:“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音乐,用手来给这美妙的音乐画线条。你们可以用直线或曲线的形式,看看哪种更能表达这首乐曲的情绪。”结果,大多数孩子都用曲线来表达音乐。此时,再问他们为什么画曲线,答案很明显:乐曲悠扬、带着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