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

点击数:909更新时间:2018-09-30

 

一、研究背景

娄江河,在昆山人的记忆中是一份温暖的情怀。九百多年人们傍河而生,依河而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文化。我园依河而建,紧靠娄江,娄江的水,水上的桥,桥下的船,这都是孩子们和教职工每日生活、工作中特别的风景。以娄江文化为依托,将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精神文明代代相传,成为我园文化建设中因地制宜、顺水推舟的自然元素。

近千年的娄江文化,有着无数我们生活与教育必须的养分,置身在娄江文化的情境中,通过多样化的、多途径、多形式的幼儿园课程,让幼儿与真实生活的环境发生联系,让他们用自己的心亲自去倾听、去感受、去体悟娄江文化中的真、善、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实现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了解娄江文化,传承文化。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娄江文化

    “娄江”是江苏省境内河流,西起苏州娄门外环城河,流经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外跨塘、唯亭街道和昆山市正仪镇、玉山镇等镇,于蓬朗东接浏河,长53.13公里。被昆山人视为母亲河的娄江滋润了一方沃土,养育了这里的儿女。课题中的娄江特色文化也是指昆山本土文化,包括昆山地方风土、人情、民俗、饮食、戏剧文化等。

2.幼儿园游戏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本课题着重民间游戏融于幼儿教育的研究。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日益得到社会特别是文化教育部门的重视。民族文化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教育之风正在形成。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成果。很多幼儿园也重视了传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结合,如闽南文化、丹阳地方文化、绍兴文化、吴文化等都受到了当地幼儿园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但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够丰富、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方向存在着一些偏差:

1.偏重形式,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

很多的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知识的灌输,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符号等外在的、物化的内容掌握,让孩子掌握大量的地方文化知识和学习某些民间工艺,学习一个简单的民间游戏,而忽略了让孩子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思想。

2.重模仿、继承,忽视创新。

一些教师在组织地方特色游戏活动时,机械地利用现有的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或者模仿其他幼儿园、其他教师的做法,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幼儿园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其二是要求幼儿被动游戏多,而让幼儿主动创新游戏少。使幼儿的游戏缺乏自主、自由发展的空间。

3.缺乏长期、完整的计划。

不少幼儿园将地方特色游戏活动单独列为一项内容,使其游离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而不是把它渗透到各个教育活动和一日生活中。有的幼儿园则缺乏长远目标,跟着浪头赶,实行一阵风式的教育。等这阵民间艺术教育风刮过之后,就不再实行或者慢慢淡忘了。其次纵观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研究,开展的较为分散不系统,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果集,这也正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价值:

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拓宽幼儿园游戏课程内容,补充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更加了解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设计开展各项游戏活动,形成游戏集,形成具有特色的园本游戏集,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传承地方文化的需要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娄江文化是昆山人民近千年奋斗的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游戏中,让幼儿能从小接触家乡的文化,了解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家乡人民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还能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园时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将生活背景渗透在游戏中,全面综合地方文化资源是真实而有趣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主动发展。

3.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

以娄江文化为依托,将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精神文明代代相传,成为我园文化建设中因地制宜、顺水推舟的自然元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新意,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形成幼儿园特色。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整理出系列适宜幼儿园活动的娄江文化游戏内容,验证娄江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的有效性,提炼可操作策略。

    2.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修改、创编,整理出一套适合幼儿的娄江文化游戏集。

五、研究内容

娄江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研究

将娄江文化融入游戏环境中,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以游戏为手段,通过民间游戏、区域游戏、自主性游戏、智力游戏等多种游戏方式与娄江文化的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娄江文化,提高各项能力。

六、研究思路

本课题重点研究娄江文化与幼儿园游戏的结合,通过多种民间游戏将娄江文化有效渗透,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了解娄江特色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研究以娄江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为核心,将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研究。研究将注重结构性、园本性的实践经验总结,注重研究案例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注重成果的阶段性提炼和推广。努力打造实幼金谷园现代化教育品牌,展现我园为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七、研究方法

1. 调查研究法。主要在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实施。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教师、幼儿、家长对幼儿娄江特色文化的认识和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和现实数据。

    2. 文献资料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通过查阅和梳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动态把握该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确保课题研究的方向性,提升课题研究理论性。

    3. 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针对研究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而又灵活地解决,在行动中探索策略,做好运用实施记录,进行课题总结,形成最终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4. 经验总结法。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寻找解决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好的经验成果加以推广。

5. 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观摩研讨活动进行研究、讨论和反思、挖掘活动中的优点,提出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使课题研究更完善、更科学。

八、研究步骤

1.理论学习阶段:2016.92017.1

    搜索、梳理、比较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了解实施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

     2.准备阶段:2017.22017.3

1)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硬件环境,建立具有娄江特色的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游戏环境、区角环境等。

2)发放问卷和课题宣传资料,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3)撰写开题论证报告,举办开题论证会。

    3.实施阶段:2017.42019.12

1)各子课题组根据课题总方案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根据方案要求进行研究探索。

3)通过增添材料、创设环境、案例研究、案例设计、理论总结、推广实践等,形成有效策略。

    4.总结阶段:2020.12020.6

1)对以上问题中的较为薄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性研究。

2)归纳整理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实验报告。

4)进行结题。

九、   预期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

2.教案集

3.活动录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