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个案分析

点击数:1274更新时间:2012-12-26

子课题《对沟通技巧及沟通语言有效性的研究》个案分析

姓名      

宋老师从幼师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了,但是她在与家长沟通时一直存在一个心理上的障碍。她所在的幼儿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虽然后来她自己又进修了本科,但是还是觉得现在的家长能说会道,了解的知识与信息又很广泛,所以她在与家长沟通时很不自信。她说,我们班有几个家长,你说一句,她能说上十句,还一套一套的,我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做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于是,当孩子和家长有问题时,她觉得自己很难说服家长,所以家长说怎样就怎样了,自己也就不再深度交流了。

请根据个案中老师的情况从沟通的技巧和语言上给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

案例中老师的问题比较常见,或许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的确,现在的家长们的学历和能力普遍提高,在孩子教育上都有自己的主张。对学校和老师的想法、做法,他们并不照单全收,如果与自己的教育主张不符,他们就会向老师提意见。那么,该怎么与这一类“高知”家长交流呢?

首先,我们要尊重这一类家长的教育方法。家长的职业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老师的教育“步调一致”很不容易。但我们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一致的,只要本着尊重家长的原则,在沟通交流中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一定也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这些家长可能的确文化水平较高,但他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既不愿照搬父辈的经验,也不盲从老师,通常都有点本本主义。要知道,信息时代的育儿知识铺天盖地,如果没有经过整合和消化形成系统,就容易“盲人摸象”。教育孩子更重在实践操作,这些初为父母的家长们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未必有清楚的认识。作为幼儿园老师,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做铺垫,和家长们相比,这一方面明显是略胜一筹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对自己有信心,也可以结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向家长讲述必要的教育规律和方法,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入手,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案例中的老师因为心理障碍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明显是不可行的,相反,我们应该打开心结,积极地与家长多沟通。如可以主动、定期向家长反应孩子的在园情况,特别是当孩子取得进步、在幼儿园里有突出表现时,更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与家长分享孩子的进步,从而得到来自家长更大的认可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