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个案分析

点击数:1156更新时间:2012-09-25

子课题《对沟通的途径方式多样性的研究》个案分析

姓名  杨晓燕   

老师班上的一个孩子在上厕所时不小心摔倒了,头上磕破了点皮,带老师请幼儿园的保健医生给孩子处理了伤口。事情发生时,老师正在外面开会。但是当她得知情况后,当天晚上就去孩子家里做了家访,夜里9点才回到自己家。老师的好朋友说,你把别人带班时出事的责任揽下来了,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因为听说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情绪很激动?老师解释道:“家长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主要考虑的是顺顺当当地把班级工作做好。”

请分析老师采用家访这一沟通方式处理事件的优势,阐述你对此个案的思考。

此次事件发生虽然是由于孩子不小心摔倒而受伤的,但究其原因也是老师组织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理应对该事情承担责任。事件发生虽然不是老师带班,但是她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份子,同样也有责任来处理解决。

老师是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对幼儿进行家访,这种方式是十分合适的。首先她抓住了处理的最佳时间,是在事情发生的当天晚上,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重视程度;其次选择家访这种面对面与家长交流的手段,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孩子事后的伤势,以表关心,更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幼儿的尊重与关怀。双方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中促膝长谈,面对面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近了。老师之所以聊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我想她肯定除了这次事件对家长做了道歉、说明,请求家长谅解,另外还会聊到幼儿在园的表现和孩子需要提高的方面,这样家长就能更清楚需要配合老师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可以说此次家访不仅解决了幼儿摔跤受伤家长的不满,而且沟通了孩子的表现,让家长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的重视,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