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昆
应彩云的博客写得很实在,把我们师幼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写得很细腻,我也极力想寻找一种既不伤感情,又能把规则处理的很好的方法,实施下来难度很大。要孩子们都遵守规则,就必须要每一个孩子都遵守,这样就会强制孩子必须要配合大局,而且要一如既往地执行,这样才能有好的常规。
在教学中也能感受到,如果孩子的人数少,明显规则实施起来就不那么被动,不那么牵强,因为老师的视线能够和孩子们作充分的交流,不需要用太多的语言提示、行动指示,孩子们就能心领神会了。人一多孩子们就有机会逃离老师的视线,开始做一些平时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活动效果就受到影响了。
应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她的随机应变能力,我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随机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天我画了一幅画,很多老师小朋友看后都说:“真好看!”有的还情不自禁拍起手来,只有一个孩子说不好看,我一看是王新俊。他平时画画是胡乱涂的,从不认真画。我说:“王新俊,你也来画一幅,跟我的比一比,到底是你画得好,还是我这幅画好!”他一看马上就红着脸说,老师画得好。我借着这个机会,给他们讲了一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孔子那么有学问,遇到小孩也能虚心请教,你现在还是孩子本领还没学会,就已经骄傲自满。打这以后,孩子们变得诚实、耐心多了。
钱俐文
在应老师的博文里,从字眼中我再次领略到了她在日常生活中从细微处观察和了解幼儿,真正关注到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以不同的爱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博客中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细腻却又震撼心灵的,感动和敬佩交织着,让我激动不已。
应老师走进了孩子的心里,读懂了孩子,在文章《为孩子,找那把钥匙》中,她说:“关注孩子,引导孩子时仅仅说些廉价的好话是不够的。打开心门,还需绝配的钥匙,那把属于孩子独一无二的钥匙。一旦掌握了那把钥匙,打开了孩子的心门,我们就在孩子心里占据了某个位置。我们呆在那个心的位置,一说话,一发声,孩子就听到了,因为,那已经是心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名师聪明、敏锐、善思考,善于融会贯通的特质。往往我们在面对班级里调皮的幼儿时,我们总是束手无策,责怪着孩子不善理解,没有真正做个有心的教师来关注、观察孩子的发展。
从应老师的每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应老师的魅力在于她有极强的观察智能!一颗永远的童心,和孩子玩在一起,这就是把孩子牢牢吸引在身边的绝招吧!孩子需要理解,更应该,怎么样走进孩子的世界,打开他们的心门,还需绝配的钥匙。这不仅对孩子,也有身边的同事,朋友,家人,用心生活和工作的人才能为此而快乐!
让我们共同努力,向应老师一样做一个真正让孩子喜欢的老师,去掉只会日复一日的重复机械的知识传授,把握好教育的本质,找到开启每位幼儿心灵的金钥匙。
过生活、品生活
——看“应彩云博客”有感
杨晓燕
最近看了很多应彩云老师的教学活动,“舒服”是我的最大感受。简单的一个绘本,通过她的设计实施,显得那么生动和谐。于是我想走近她,虽然不可能近距离的与她交流,但通过她的博客,可以了解她。
打开应彩云老师的博客首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抹淡淡的绿色,细如发丝的小草间飞入一两只蜻蜓,画面淡雅,给人恬静的感觉。犹如繁闹的都市中一处安静的角落,让人深陷其中,不舍离开。这正如应老师给我的感觉一样,自然、亲切、舒服。
点击应老师日志中的一篇篇小随笔:《扬长、在特色中发展》、《做人的乐趣》、《为孩子、找那把钥匙》……她所记载的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有的在我看来平常无奇,但是经过应老师的一番叙述,使我不得不细细品读,一种敬意油然而生。从中我也似乎懂得了她的教学活动为什么会这样受到欢迎。探索、积累、思考这就是她成功的秘诀。这不就是新时代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所要具备的精神吗?
回想自己的工作、生活,每天都在发生一系列事情,可是自己却很少会细细思考,慢慢积累。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看得不够透彻,分析不够到位。
相信拥有一颗认真、真诚的心,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我也能过生活、品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有闪光点。